00:00 ~ 23:59

歐盟氣候政策簡化監管:企業如何將壓力轉化為競爭優勢
歐盟長期以來在全球氣候政策中扮演領導角色,致力於推動嚴格的環境與氣候監管。然而,隨著近年國際政經形勢發生變化以及內部利益平衡的考量,2024年 9 月前義大利總理及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提出的《歐洲競爭力的未來》關鍵報告 (The Future of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建議歐盟每年應增加 8,000 億歐元投資以提高生產力,並指出繁複的永續法令和各種繁瑣的監管規範為歐盟企業帶來巨大的負擔,間接迫使企業將資源的分配轉向符合法遵規範,而非進行技術創新和擴展生產,如此情況導致企業可能在全球競爭中處於劣勢,迫使一向以嚴格氣候政策聞名的歐盟,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在實現減碳目標的同時,不致削弱經濟的成長動能。
現今國際情勢與背景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指出,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在2022年一度上升至美國市場的15倍。對此,歐盟一方面必須快速減少對俄能源依賴,另一方面也面臨高昂能源價格削弱國際競爭力的雙重挑戰。然而,轉型至綠能的速度仍無法彌補短期能源缺口,使高能源成本成為壓垮歐洲重工業與製造業競爭力的主因之一。因此,能源安全取代單純氣候領導,成為歐盟新政策的首要目標。
美國於2022年通過《通膨削減法案》(IRA),投入高達3,690億美元於清潔能源、電動車及電池產業,加速吸引歐洲企業赴美投資。同時,中國憑藉國家補貼推動電動車、太陽能等產業擴張,對歐洲市場形成巨大衝擊,致使歐盟必須面對現實:如果不減輕企業負擔與加強本地投資誘因,將在全球綠色競賽中失去主導地位。
同時,企業與社會對於氣候監管法規的耐性逐漸下降。歐洲商業協會主席弗雷德里克·佩爾松(Fredrik Persson)表示:「我們最新的改革調查數據顯示,歐洲商界對歐盟投資環境存在嚴重擔憂。高達82%的受訪者認為,過去12個月裡,歐盟的投資吸引力有所下降或保持不變。他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過度監管,其次是能源價格高漲和勞動力短缺。」
面對密集的氣候與永續規範,歐洲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群體出現「合規疲勞」現象。根據Business Europe於2024年發布的政策調查,高達65%的歐洲中型企業認為ESG合規成本已「超出可接受範圍」,並影響其國際競爭力。行政成本上升、供應鏈壓力加重,使企業對政策產生抗拒。同時,高通膨與高能價削弱了民眾對綠色政策的耐性,歐洲領導人必須在堅持綠色轉型與回應民意壓力之間求取新的平衡。
重塑永續監管與支持產業升級:《永續綜合簡化套案》與《清潔產業協議》
歐盟執委會於2025年2月26日推出《永續綜合簡化套案(EU Omnibus Simplification Package)》,將原本分散於不同政策領域,如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 以及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進行整合和統一。未來企業只需依據一套統一的框架進行資訊揭露,減少重複與冗長的報告程序,同時也促使監管標準更加清晰、一致與可執行。
此外,歐盟於2025年2月宣布《清潔產業協議》(Clean Industrial Deal),計畫投入1,000億歐元支持歐盟內部的清潔製造業,並簡化可再生能源設施的許可程序,目的在於幫助高污染產業轉型為淨零排放,並促進清潔技術相關企業的發展,以此鞏固歐盟在全球永續發展與低碳經濟領域的領導地位,同時達成經濟與環保雙重目標。
歐盟氣候政策轉向,企業如何因應?
自歐盟推動的氣候監管簡化政策為企業帶來緩衝。合規負擔減輕,行政成本下降,特別是中小企業得以延後ESG揭露與供應鏈盡職調查的時程。然而,簡化並不意味著外部期待的降低。投資者、消費者、全球供應鏈夥伴仍將持續提高對環境與社會責任的要求。在這樣的情勢與實際情況下,企業應如何因應?
1.從被動合規到主動超越標準
簡化監管後,市場將進一步區分「主動進化型企業」與「最低生存型企業」。根據2025年PRI的數據,超過68%的全球投資者將「主動揭露企業」列為優先配置對象。即使法規放寬,企業應自主維持高品質永續揭露,主動參考CSRD與ESRS框架,持續提供完整、可比對、可驗證的氣候與社會資訊。
2. 強化內部治理:永續轉型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2024年McKinsey的調查報告,實施Sustainability-Linked Incentives的企業,其股東總回報率(TSR)平均高出同業13%。因此,企業應以董事會層級負責永續策略設定與監督,避免僅將ESG視為合規部門的職責,將碳減排、能源效率、社會影響指標納入高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真正將永續性嵌入經營核心。
3. 積極對接國際標準與爭取綠色產品認證
即便歐盟本地簡化標準,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市場仍在推進更嚴格的ESG與碳揭露規範。企業應積極對接國際標準(如IFRS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TCFD, ISSB),可使企業在跨國採購、國際融資、甚至跨境併購中占得先機。此外,強化低碳產品設計與爭取綠色認證,主動證明產品與服務符合綠色標準,更有助於提高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整體而言,2025年《清潔產業協議》與《永續綜合簡化套案》的推出,歐盟的政策簡化是一場「減輕負擔」的必要調整,但絕非「降低標準」。未來市場只會更青睞那些即使在監管放寬後,依然選擇主動進化、積極創新的企業。在全球邁向綠色經濟競賽的關鍵十年裡,真正領先的行動者將是那些更多自律與積極開創永續發展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