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綠色交通的碳排放評估與發展趨勢:共享自行車系統
從傳統單車到電動輔助的演進
都市快速擴張導致的交通擁擠會帶來空氣污染問題,例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與懸浮微粒等溫室氣體與空氣汙染物,因此各國城市開始尋求更永續的交通解決方案,「共享式自行車系統」也應運而生,市民無需購買自行車,只需透過付費機制即可享受騎乘服務。
而後隨著蓄電池、電動馬達及物聯網的技術成熟,「共享式電動自行車系統」成為新興趨勢,與傳統共享單車不同,電動輔助功能顯著減輕騎乘者負擔,對年長者、長距離通勤者及地形起伏大的城市尤具吸引力。
目前包括亞洲區的台灣各縣市、韓國首爾、日本東京,到歐洲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義大利米蘭、瑞典斯德哥爾摩,及美國的紐約、華盛頓、芝加哥等城市,皆已全面部署共享自行車與電動輔助系統,將其視為通勤中不可或缺的綠色交通選項。
碳排放計算評估方式
共享式單車對於城市的好處不僅在於便捷交通網絡,更在於有效降低城市碳排。
針對碳排放量的評估,目前常見的分析方式可區分為兩種:
-
騎乘行為碳足跡:僅計算使用過程產生的碳排放,包括調度作業後勤車輛和蓄電池充電所產生的排放。
-
產品與服務碳足跡:涵蓋整體生命週期,包括製造、維護與廢棄等階段。
車輛調度是影響碳排放的關鍵因素之一。當某地區出現車輛過剩或短缺時,營運團隊動用物流車輛進行再分配,而後勤車輛行駛產生的碳足跡計算方式會直接影響整體評估結果。
對於電動輔助系統而言,電力來源是「共享式電動自行車系統」碳排放計算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以瑞士日內瓦為例,共享電動自行車系統的碳排放量高於私人擁有的電動自行車或電動滑板車,主因即在於頻繁的調度與集中充電作業。然而若考慮到「共享式電動自行車系統」的使用率高且騎乘距離較長,能部分取代私人汽車和中長距離公共汽車搭乘,這部分將有望降低單位里程碳排放量。
使用情境與效益分析
不同距離與使用情境將影響共享單車系統的碳效益:
-
兩公里內:「共享式自行車系統」最具優勢,主要取代步行與私人自行車,能顯著提升路面輕軌系統、地鐵系統的利用率。
-
三至五公里:「共享式電動自行車系統」則接手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更可望取代公車與汽車,成為民眾的優先選項。
值得強調的是,「共享式電動自行車系統」重塑了使用者在既有交通選項中的選擇:
-
一部分使用者從共享自行車或捷運轉向共享電動自行車
-
另一部分則從汽車改用共享電動自行車
這樣的轉移行為對整體碳排放具有正面效益。
圖、共享自行車與共享電動車
台灣的發展潛力與挑戰
台灣的共享自行車系統已廣泛推行,以 YouBike 為代表,服務網絡遍及各大城市,而 YouBike 2.0E 加入電動輔助功能,更便利短程通勤與大眾運輸接駁。
為進一步提升碳減排成效,可透過串接共享單車系統 API,結合手機的 GPS 與加速度感測器掌握騎乘距離與時間,進而估算個別使用行為的碳足跡,提供具體的環保成效數據。
隨著再生能源比例提升及調度技術優化,台灣的共享電動自行車系統有望成為城市綠色交通的重要支柱,有效減少都市碳排放、提升市民的通勤品質,為永續城市發展開創新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Mode substit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impacts of electric bike sharing system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0670722006163